主题: 更楼街道:传承“合作化模范”精神打造“合作共富”工坊品牌

  • jdzxwsh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584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2/9/9 13:53:37
  • 来自:浙江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建德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近年来,作为“合作化模范”发源地的更楼街道,深入挖掘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批示“合作化模范邓家乡”这座精神富矿,合力推进甘溪村女红馆、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、石岭村“新希望千岛牧场”等共富工坊落地生根,打响了“合作共富”工坊品牌。

在甘溪村文化礼堂的甘溪女红馆内,创始人程小军经常向工人讲解女红历史渊源,向大家展示并传授传统女红刺绣等技巧。女红馆落户村里以后,周边很多妇女都前来学习传统女红技艺,不仅能赚到钱,还能顾到家。甘溪村村民叶晓云是女红馆工人,她说,从年初到现在,自己每个月都能赚将近3000元,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。

甘溪女红馆是集刺绣、手织、植染、制作、手绘等传统女红于一体的文化类企业,现已开发自创品牌“程氏虹”旗袍、“吾家红”床品,去年又与甘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打造了“织绣”文创客厅。据创始人程小军介绍,目前女红馆一年营业收入300万元左右,年发放工资总额100余万元,常年雇佣近20个工人,这些工人原先大多是待业在家的妇女。

作为更楼街道着重打造的“合作共富”工坊之一,甘溪女工馆不仅推进了中国传统刺绣、植染等非遗技艺的传承,还带动了甘溪村的经济发展。甘溪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方福荣说:“女红馆通过不断创造适农就业岗位,现已吸纳周边妇女就业60余人,其中低收入农户16人,人均年收入在3万—5万元左右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。”

更楼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是浙江省四星级残疾人之家,吸纳就业残疾人20人。今年6月,更楼街道在这里设立了共富工坊,改善工疗车间环境设施,提升整体的服务和配套,同时安排专人管理,既保障了残疾工人的人身安全,又能让他们通过劳动致富。

来自更楼社区的周小平,属于一级残疾,他与更楼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签订了劳动合同,每天工作6小时,产品按件计费,除此之外还可享受五险和政府低保金两项补贴。“来料加工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上手,夏天还有空调,在这里靠自己的劳动赚钱,感觉日子很有奔头。”周小平对这份工作很满足。

目前,更楼街道有残疾人903名,其中适龄就业年龄段人数为367人,已就业312人,就业率为85%。更楼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负责人唐梦君表示,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群体,“残疾人之家”推出适合他们作业的项目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,实现了他们的“上班梦”,为他们日后养老提供了保障。

小工坊孕育大产业,合作化红色根脉在更楼这片土地上开出了共富之花。石岭村依托辖区农业企业新希望牧业,打造“千岛牧场”共富工坊,发展现代化的观光农业,每年带动村民增收40万元,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20万元。青岛啤酒(杭州)有限公司加强村企合作,建立共富车间,为更楼当地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7个,有效提高村民收入。

更楼街道还将围绕当地产业特色,探索做好“合作+治理”“合作+养老”“合作+民生”等“合作+”文章,建强共富单元,打造“合作共富”工坊,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,带动当地百姓增收共富。更楼街道党工委书记游佩芝表示,因地制宜推进共富工坊建设,努力构建新型帮共体,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富裕新动力,是街道重塑合作共富组织体系的实践探索,有效畅通了村企双向合作渠道,全面带动了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、集体增富。下步将进一步整合闲置资源,以产业项目为引导,聚焦建平台、惠政策、优服务,打造更多形式的共富工坊,以线促点、以点带面,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。

(记者 郑丽宏)

责任编辑: 李宛谦


http://www.jdnews.com.cn/jdpd/jdyw/content/2022-09/07/content_9436719.html
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